金匮要略
作者:刘彬 编著
出版时间:2008-04-01
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
lời nói đầu
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成名医,何为舟骥?
中医学的生命在于临床,而临床之际在于疗效。如何提高临床疗效?如何成为临床妙手?现在中医界已有共识:一是要熟读中医经典著作,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医的灵魂和根基,在临床上要想有所作为,必须要有对中医经典著作的历练和钻研;二是要有名医指点,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有众多的学派、模糊的定性定量、独特的诊治方法,若能得到名师指点可事半功倍,所以广拜名师,博采众家之长是中医成才的一条捷径;三是要勤于临床,躬身实践,“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褚氏遗书》),才能总结提高。只有像医圣张仲景那样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并平脉辨证,才有可能成为治疗疾病的中医圣手。
为了提高基层中医师的临证水平,造就一大批有作为的基层中医临床工作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项目和“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项目。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全省的知名专家,编撰了《基层中医临床医生学习与提高丛书》,包括《中医四部经典解读》(《黄帝内经读本》、《金匮要略读本》、《伤寒论读本》、《温病学读本》)和《四川名家经方实验录》,其目的就是为广大基层中医临床医务人员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开辟一条通往成才的道路。
《中医四部经典解读》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本专科教学大纲要求为依据,对四部经典著作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出提示,并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对于经文的解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原文研读”,以类方的形式把同类原文集中串解,进行白话语释和原文阐述;二是“原文解析”,从主要脉症、病机、治法、主方、主方分析、注意事项、比较鉴别等入手,解析原文,把握精髓;三是“临床应用”,提出主方的应用要点,列举典型医案,以期举一反三,示范应用。书后附方剂索引、相关知识等。作者们用朴素直白的语言,简明的图、表,把艰涩的经典著作诠释为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易学易记的普及读物,体现了简明精要、临床实用的特点。使本套丛书既是学习经典著作的普及读本,又是简明实用的工具书,适合于中医药人员自学和大中专院校开办经典著作学习班培训使用。
《四川名家经方实验录》是汇集川籍中医知名专家的学习心得和对经方的应用体会而成的医案医话集,书中名家的“学医心悟”和“用方心法”乃潜心钻研、认真实践的结果,对于后学者可以开启思维,指点迷津,解析玄机,示范应用,可师可法。本书的编写得到广大名医的支持和首肯,他们不顾医事繁忙和年高体弱,亲自动手,把自己从医几十年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特别是已故的中医大家、四川中医的骄傲——蒲辅周、任应秋、李斯炽、陈达夫等,他们的家人和门人提供了大师们的宝贵经验,为本书增色不少。远在新疆的川籍中医名家李心培先生对本书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并提供了自己应用经方的宝贵经验。在此一并致谢!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余靖女士,四川省副省长刘晓峰先生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为本书作序,对中医药工作者寄予厚望,唯愿广大临床中医人员不负期望,勤奋学习,提高医术,以惠及众黎。
金世元、吉良晨、王育杰、张汤敏四位教授在百忙中认真审阅了《中医四部经典解读》各书稿,对他们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编撰者学识有限,疏漏谬误之处难免,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xem nhiều
mục lục
上篇总论
第一章《金匮要略》的性质与沿革
第二章基本内容及编写体例
第一节基本内容
第二节编写体例
第三章主要学术成就及贡献
第一节首创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
第二节创立脏腑经络辨证方法
第三节脉学的广泛运用
第四节辩证的治疗观
第五节方剂学之鼻祖
第六节对中医急救学和奇难杂症学的贡献
第七节养生康复学巨匠
第四章学习方法下篇各论
第五章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第一节治未病
第二节阴阳规
第三节诊疗矩
第六章痉湿暍病脉证治
第一节痉病
第二节湿病
第三节暍病
第七章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
第一节百合病
第二节狐惑病
第三节阴阳毒病
第八章疟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疟病主脉与治则
第二节证治
第九章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中风
第二节历节病
第十章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血痹病
第二节虚劳病
第十一章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
第一节肺痿
第二节肺痈
第三节咳嗽上气
第十二章奔豚气病脉证治
第一节主症、病因
第二节分证治疗
第十三章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
第一节胸痹、心痛病机
第二节证治
第十四章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
第一节腹满
第二节寒疝
第三节宿食
第十五章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五脏病证
第二节积聚、气的鉴别和积病主脉
第十六章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成因、脉症、分类与预后
第二节治则
第三节证治
第十七章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消渴
第二节小便不利证治
第三节淋病
第十八章水气病脉证并治
第十九章黄疸病脉证并治
第二十章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
第一节惊悸
第二节吐衄下血
第三节瘀血
第二十一章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
第一节呕吐
第二节胃反
第三节哕
第四节下利
第二十二章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痈肿
第二节肠痈
第三节金疮
第四节浸淫疮
第二十三章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
第一节趺蹶
第二节手指臂肿(藜芦甘草汤证)
第三节转筋(鸡屎白散证)
第四节阴狐疝(蜘蛛散证)
第五节蚘虫
第二十四章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
第二十五章妇人产后病脉证治
第二十六章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