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中国古代清官传

作者:蔡景仙 主编

出版时间:2017-12-25

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前言

清官,是指那些公正廉洁、克己奉公、惠及百姓的官员,也被人们称之为“廉吏”。
在历朝历代,都有一大批著名的清官廉吏。如先秦时期的晏婴、乐喜,汉晋时期的召信臣、杜诗、吴隐之,隋唐时期的姚崇、宋璟、柳宗元,宋元明清时期的包拯、范仲淹、海瑞、于谦、张伯行等等。这些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因此,深受百姓的爱戴、赞颂和推崇,也受到有作为的帝王所称道。如召信臣、杜诗,被当地人誉为“召父”“杜母”,至今仍保留着他们的祠堂。张伯行则被康熙帝誉为“江南第一清官”,树为百官楷模;雍正帝登极不久,又赐其“礼乐名臣”的匾额。
清官不仅对发展、繁荣当时的经济和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端正官风和社会风尚树立了好的风范,尤其是使人民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而且也有益于其子孙后代的成长。如东汉时期的杨震,官至宰相,一生清白,其风范代代相传,结果是其子杨秉、其孙杨赐、其重孙杨彪,都官居相位,廉政爱民,被朝野公认为“辅国以忠”。同样,北宋名臣范仲淹,被时人称之为“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陲,功名满天下”的“三满式”人物。其后人继承其优良作风,结果是“范氏家族代代皆有贤者”。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为政以德”的主张,强调统治者的“正己”是“正人”的先决条件;并从自身做起,“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孟子也呼吁:民“所欲与之聚之”。民“所恶勿施”,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极力推行“仁政”。所以,清官的出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产物,是中国传统精神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效果。
时移世易,万象更新,但历史上的清官有不少做法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为此,笔者从史籍、野史、传记和笔录中选择了105位代表人物,按其出生年代为序,各自成篇,汇编成册,但愿它能够起到一些积极作用。
因该书系工作之余所写,又手头资料有限,疏漏差错,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专家指正,不胜感激!


查看更多
目录

周公
晏婴
子产
孙叔敖
乐喜
西门豹
肃何
郑当时
张汤
赵广汉
尹翁归
黄霸
召信臣
杜诗
张堪
羊续
孔奋
第五伦
杨震
李膺
杨秉
司马芝
毛玠
和洽
田豫
满宠
徐邈
华歆
诸葛亮
胡质
是仪
胡威
邓攸
吴隐之
孙谦
何远
袁聿修
高允
苏绰
苏琼
赫连达
辛公义
魏征
狄仁杰
卢怀慎
卢钧
姚崇
宋璟
郭子仪
刘晏
陆挚
白居易
柳宗元
寇准
陈希亮
张俭
范仲淹
包拯
欧阳修
赵扑
查道
唐介
司马光
王安石
范纯仁
苏东坡
宗泽
黄琮
岳飞
宋慈
耶律楚材
刘秉忠
杨朶儿只
李贞
姚广孝
周新
王翱
况钟
于谦
冯俊
刘大夏
陈寿
海瑞
赵邦清
潘季训
徐九经
汤斌
于成龙
张英
陆陇其
张伯行
田文镜
张廷玉
鄂尔泰
李卫
郑板桥
刘统勋
刘墉
王杰
纪晓岚
岳起
林则徐
王茂荫
左宗棠
彭玉麟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