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痴情大先生-金岳霖别传

作者:孟斜阳

出版时间:2016-10-01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在线试读
前言

歌德说:“永恒之女性,引领我们飞升。”
——题记

他的一生复杂而又单纯,传奇而又寂寞。
他身材高大,一表人才,朋友众多,却终身未娶,与林徽因、梁思成一起成就了一段爱 情传奇。
他率真随性,幽默风趣,按自己的志趣生活,从不为名利所累。 他是不折不扣的老顽童,是爱蛐蛐、爱斗鸡的“金老头”,他经常和童稚无邪的小孩在
一起玩得乐不可支。 他是纯粹的“哲学动物”,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研究,作为清华大学哲学系的创办者,最
早把现代逻辑学系统地介绍到中国。 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是“中国哲学界第一人”。 他就是金岳霖。 金岳霖,字龙荪,是浙江诸暨人,生于湖南长沙。1911年,他考入清华学堂。后考
取赴美留学生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又赴英国游学。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西南 联大、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55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副所长、 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他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他将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 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著作有《逻辑》、《论道》和《知识论》。其中,《知识论》 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论体系。现在专门以他的名字设立了金岳霖学术基金 会。
他最为人们所熟知并津津乐道的,是他与著名女建筑师、诗人林徽因的爱情传奇。
林徽因,这位有着卓越才情、学识,美丽典雅的女性,留给人们太多的纪念和回忆。在 她身上,凝聚着常人难以企及的美丽与高贵。她冰清玉洁,风华绝代,是无数男人之梦中女 神!李敖曾说,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女性已经俗不可耐,他认为汉语里最好的 词应是“风华绝代”。而这个名词用在林徽因的身上最为恰当不过。
梁实秋笔下称她为美貌颀颀,才情出众,号称 20 世纪中国最美的女人。同时也被胡适誉
为中国一代才女。沈从文眼里的林徽因是“绝顶聪明的小姐”,晚一代的作家萧乾则称林徽
因是“聪慧绝伦的艺术家”。美国好友费慰梅认为,林徽因“能够以其精致的洞察力为任何 一门艺术留下自己的印痕”。后来成为梁思成第二任夫人的林洙也全无芥蒂赞美着林徽因: “她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美丽最有气质的女人。风华绝代,才华过人。”
而环绕在林徽因身边的是上世纪在各自领域最杰出的三个男人,一个是建筑大师梁思 成,一个是 20 世纪最有活力的诗人徐志摩,一个是一流哲学家,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她的智慧才情和风度气质,在那时文人墨客心向往之的“太太客厅”里得到了完美展现。20 世纪 30 年代,林徽因住在北京东城总布胡同时,一批文坛名流常聚集在这里,一杯清茶, 些许点心,谈文学,说艺术,天南地北,古今中外。林徽因是客厅里的“女主角”,而“男 配角”都是顶尖高手:有政治学家张奚若、经济学家陈岱孙、逻辑学家金岳霖、物理学家周 培源,更有名满天下的胡适、沈从文、叶公超、朱光潜等等。
应当说,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当时国内出现了一个学贯中西、思想开明的自由 知识分子群体。他们是社会中的少数知识精英、精神贵族。
这里,我要介绍的就正是那位“太太客厅”里的常客,那位具有绅士风度的谦谦君子, 我国逻辑学、哲学领域的奠基者金岳霖先生。
有人说:象金岳霖、徐志摩等人这样知识界的精英群体,当年正是一群学贯中西的风流 人物。他们发乎情、循乎理、止乎礼,相知、相爱、相敬,其中,有徐志摩“甘冒世之韪, 竭全力以斗”的痴狂爱慕,又有金岳霖因爱一人而终生不娶的情感传奇。从某种意义上讲, 林徽因是一种近乎于神性的“美”。这种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如果硬要诉诸文字,林徽因 好比但丁《神曲》中的贝特丽丝,引领人类心灵与精神向上的女性。这个“女性”已超越作 为形体存在的“女人”,而成为一种牵引心灵的“女神”。这种说法对于金岳霖、徐志摩这 样领一时风骚的人物来说,丝毫不存在夸张之处。
在大洋彼岸的意大利,中古时代的伟大诗人但丁少年时随父参加友人聚会,遇上一位少 女贝雅特丽丝。她的端庄、贞淑与优雅气质令但丁一见钟情。遗憾的是贝雅特丽丝后来遵从 父命嫁给了他人,婚后数年竟因病夭亡。但丁是个对爱情矢志不渝的人。他一直爱恋着她, 永志一生。这样的哀伤和思念,成就了他早年诗作《新生》。诗中这样写道:

夜的最初三小时已逝去 每颗星星都照耀着我们

我的爱情来的多么突然
至今想起仍震撼我心魂 我觉得爱神正酣畅,此刻她 手里捧着我的心;臂弯里 还睡着我轻纱笼罩的情人 他唤醒她,她颤抖着驯服地 从他手上吃下我燃烧的心 我望着爱神离开,满脸泪痕



继而,他又将恋人贝雅特丽丝描绘成真理的化身,她的灵魂飞向天空,得到了新生。即 便到了晚年,但丁对贝雅特丽丝的那份执着依然难以释怀。在长诗巨作《神曲》中,但丁将 她描绘成将她描绘成追求真理的化身,是引导自己进入天堂的女神。贝雅特丽丝引导着诗人 但丁经历了地狱、炼狱之后,冲破种种阻碍脱离苦海,和她在天堂相会,诗人的灵魂得到了 升华。而金岳霖对于林徽因或许也有这样一种类似宗教般虔诚的救赎之爱,一种引领自己灵 魂与人生向上、向善升华的圣洁之爱。
在金岳霖身上,还更多地表现出一种“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风度。金岳霖说过,梁思成、 林徽因是他最亲密的朋友。多年来他与梁林夫妇毗邻而居。在林徽因去世后,他闭门痛哭失 声。多年后还邀一众好友赴宴,为林徽因过生日。好友陶孟和夫人沈性仁才貌俱佳,性情温 良,常参加“太太沙龙”一类活动而与金岳霖相识。她因病早逝后,金岳霖悲痛不已,作《悼 沈性仁》一文。这样的性情风度颇有魏晋名士气。《晋书﹒阮籍传》云:“邻家少妇有美色, 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 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阮籍常去相邻酒家处饮酒,喝醉了便倒卧 在当垆卖酒的少妇身边呼呼大睡,鼾声如雷。时人包括其夫也不以为意。有个军人家女儿有 才华和姿色,没出嫁就死了。阮籍不认识她的父亲和哥哥,却径自前往哭丧,尽哀而去。可 见,金氏行止深得其风旨。
如今,人们只知道金岳霖和林徽因的爱情故事是个传奇。其实,作为我国首屈一指的 哲学大师,金岳霖的一生行止事迹也可谓是一个传奇。就让我们拨开岁月的重重幛幕,寻找 当年那些逝去的风华。
人物简介
金岳霖(1895—1984),字龙荪。祖籍浙江诸暨,在湖南长沙出生。著名的哲学家、逻 辑学家。1911 年入北京清华学堂,1914  年毕业。后留学美国,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哥 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 研究工作,1925 年回国。1926 年任清华学校大学部教授,后创办哲学系,任哲学系教授、 系主任。抗战时期任教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系 主任、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1956 年起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员、 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逻辑学会会长等职。1953  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 民盟中央委员、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委员。195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金岳霖教授长期从事 哲学、逻辑学教学和研究,学术造诣很深,是把西方现代逻辑系统介绍到中国来的主要人物 之一,并把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许多逻辑学者。 著有《逻辑》、《论道》、《知识论》等。
经中国金岳霖学术基金会和中国逻辑学会共同组织,设立金岳霖学术基金会。并从 1990 年设立金岳霖学术奖,主要奖励逻辑学和现代哲学方面的优秀成果,为我国逻辑学研究的最 高学术奖项,也是中国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奖项之一。

查看更多
目录

第一章 少年神童金龙荪
第二章 一心要学“万人敌”
第三章 同居的神秘美国女子
第四章 清华园阁楼里的“哲学动物”
第五章 哲学大师的幽默与风采
第六章 金岳霖的读书治学之道
第七章 西南联大的峥嵘岁月
第八章 “道超青牛,论高白马”
第九章 让人惊艳和痴迷的女子
第十章 理性是灵魂中最高贵的因素
第十一章 一身诗意千寻瀑
第十二章  最懂女性的人
第十三章 非常年代的思想转向
第十四章 剪不断的师生情
第十五章 金岳霖的“朋友圈”:回望那些远去的背影
第十六章 一个纯粹而丰饶的生命
尾声:永远的“金爸”